长期股权投资被动稀释
为什么股权稀释成本法转权益法不记其他权益变动
您好,谈一下我的理解: 被动稀释股权时调整的投资收益,我个人理解不用写二级,目前没碰到写二级的题目。 需要写二级。
而成本法却是以被投资是否发派现金股利或利润来确认投资收益的,且长期股权投资一经确定,不会因持有而发生变动的。
由权益法换为成本法的,我们成本确定的时候用原有你权益法下的长投账面价值+新增投资成本,那么你原有的权益法下的长期股权投资没有动也可理解为没有卖掉,所以就不用转投资收益。如果涉及到处置的基于需要转的。
可以看到在权益法下,母长期股权投资真正反映了在被投资净资产中占有比例。所以,调为权益法合并报表更为合理。
按权益法走就行了,这就是所说的追溯的问题,思路就是从一开始就是权益法该如何做账。
被动稀释股权的会计处理
1、CASE(被动稀释丧失控制权) 其他股东增资2700万元 201到期间,乙实现净利润2500万元(其中以前年度2000万元,当年500万元)。,剩余40%股权公允价值为3980万元。
2、根据《省财厅关于调整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收费标准的通知》专业阶段考试报名费每科80元,综合阶段考试报名费每科120元(含试卷试卷二两场考试)。年湖北CPA的考试地点 综合阶段考试地点安排在武汉市,共一个考区。
3、财务人员对股权交易作账务处理时,应当清楚股权方包括被股权的股东和被股权的企业,所以两者均需进行账务处理。具体如下:股权的股东股东持有的股权,会计实质是对持有的长期股权投资的处置。
4、需要分两种情况进行处理:因被投资方的其他股东增资,导致本投资方股权下降,其他方增资导致甲从控制变为共同控制(成本法变为权益法)对于下降部分,视同处置的,确认为投资收益。
长投权益法被动稀释长投比例怎么计算东奥
因被投资方的其他股东增资,导致本投资方股权下降,其他方增资导致甲从控制变为共同控制(成本法变为权益法)对于下降部分,视同处置的,确认为投资收益。
被动稀释要减掉自己【商誉*稀释比例】,同时计算是亏了还是赚了,亏了要断是否减值,做分录 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 到 资产减值损失 里,而如果是赚了,则要计提长投-其他权益变动到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里。
因减少投资导致长期股权投资核算由成本法转换为权益法,应按以下程序进行账务处理:终止确认减少的投资,即按处置或收回投资的比例结转应终止确认的长期股权投资成本。
)丁实现净利润5000,按照甲对丁的持股比例30%计算,5000*30%=1500.补充问题1),只有非同一控制下,后续计量使用权益法的情况下才会将被投资的所有者权益账面价值与初始投资成本进行比较。
因为第一个上面说的是“甲所持乙股权的90%给非关联方,”这个比例针对是甲所持的乙股权。而甲所持的乙股权账面价为1200万,所以直接用1200*90%就可以了。
股权被稀释减少分录
1、如果不参与被投资的增发,从而导致股权被稀释。
2、长期股权投资资产减值损失分录当长期股权投资发生减值时,会计分录如下:借:资产减值损失贷: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以上分录处理中,将计提的减值准备已计入“资产减值损失”。
3、投资方应享有被投资增资后的所有者权益×被稀释后持股比例,与投资方应享有被投资增资前的所有者权益×被稀释前持股比例的差额计入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4、长期股权投资减值的会计分录借:资产减值损失贷: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处置长期股权投资时,应同时结转已计提的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长期股权投资期末贷方余额,反映企业已计提但尚未转销的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
成本法下股份被稀释账务处理
1、借:长期股权投资 贷:投资收益 (2)按权益法追溯调整。
2、由成本法转权益法而产生的投资收益,将在“抵损益”中抵消 CASE(被动稀释不丧失控制权)甲持有A80%股权,乙持有20%股权,A净资产账面价值为2000万元。
3、该投资亏损账务处理方式如下:确认损失时,应当计提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这可以通过借记“资产减值损失”,贷记“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来实现。将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减记至零。
4、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核算,规则就是保持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成本不变化,只有长期股权投资发生减值、或者对长期股权投资进行处置的情况下,才会调整账面价值,所以,被投资企业实现利润、发生亏损,投资都不做账务处理。
5、【例7】说明付出资产取得长期股权投资甲企业于201月1日支付1000万元,取得乙企业60%的股权,采用成本法核算。假设甲、乙不存在关联关系,属于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
6、尽管我国《企业会计准则——投资准则》(以下简称“准则”)对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的处理作了详细规定,并分别投资年度和投资年度以后给出了具体的计算方法。但该方法复杂烦琐,不易理解,实务中也难以操作。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